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木材进口国、第二大木材消耗国,木材年均缺口达1亿立方米以上,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进口原木超过全球贸易量的1/3,木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由此,国家储备林工程在2012年正式启动,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营造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
在广东,连平县上坪镇通过“国家储备林建设+油茶产业”模式打造了“万亩茶海”,让“小树叶”变成增收致富的“黄金叶”;封开县都平镇以“整镇推进”方式,流转国储林林地1.6万亩,大幅增加当地群众和村集体收入;梅州市通过打开“林窗”,创新采取带状改造的方式来建设国储林,让林相有了明显改善……
如今,15家国家储备林建设主体(公司)、17个在建项目,让广东的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河源、惠州、茂名、清远、云浮等地市积极谋划储备林建设项目,呈现出由“点”向“面”的扩大趋势。
广东是如何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了解到,2017年至2019年,梅州市和肇庆市被广东省林业局列为全省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权收储工作试点市,后又补增韶关南雄市为试点单位,通过国储林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综合效益的发挥,有效加快了低产林改造,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
在肇庆,当地林业局成立了国家储备林项目工作专班,建立议事机制,形成管理有序、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南雄不仅成立了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还制定了项目建设规程、标准和管理办法;清远市、江门市建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审议项目重大决策、管理制度及协调解决林权收储、融资贷款、项目实施等难点堵点。
在梅州,2019年12月,梅州市与广东建工集团所属建鑫公司签订招商协议,计划投资7.5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首期)12万亩,成为广东省首个落地的国家储备林项目。根据《广东省梅州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3年)》,全市规划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国储林200万亩,其中,集约人造林15万亩、现有林改培127万亩、中幼林抚育58万亩。
走进梅南林场内的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样板点,通过割灌、除萌、松土、施肥、补植等改造,黑木相思、红锥、闽楠等中长期、大径材树种形成连绵不绝的绿美景象。“在土质比较好的地方,我们前期会把树种得稍微密集一些。”梅州市国有梅南林场场长江晓鹏指着目标树经营区说。
“从树木的生长规律来说,树种前期不需要太多空间,长高长大后枝叶相互排斥,就会直直向上生长,再从这些树中择优选出目标树。为了让目标树长成大树,一般等它的胸径、树高达到一些指标要求,就会对周围弯弯曲曲的树木进行单株择伐,为目标树的成长腾出足够的生长空间。”
在选不出目标树的土质较差地块,“带状改造”成了破题关键。“像这些二代林或三代林的杉木,选目标树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必一运动网址我们主要想培养一些阔叶树。”江晓鹏介绍,在带状改造区,则采取不同的采伐强度,保留有培育价值的树种,同时为后续补种目标树种腾出空间,对目标树开展后续经营。
样板点里还有一块十几亩的“试验田”,用来试验不同树种在林地的生长情况。“不同树种的习性、对土壤的适应肯定不同,那边长得比较高的就是黑木相思,它可以做小提琴的背板,也可以做家具,旁边是红锥等十余种树木,说白了就是用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哪一树种更适合在这边生长。”梅州建鑫森之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晓颖说。
如今,梅南林场、七畲径林场、水口林场、大埔林场、洲瑞林场5个市属林场面积已有约15万亩,俯拾皆是一幅幅绿美图景。除此之外,铁山林场、石壁林场、长潭库区林场、皇佑笔林场、丰溪林场、桐子洋林场、丰顺县农林场、鸿图嶂林场等8个县属林场的面积约有34万亩。
刘晓颖给出一组亮眼数据,通过实施森林质量改造提升、森林质量抚育提升、森林质量巩固提升三大工程,梅州市国家储备林首期项目建设已经完成抚育森林6.8万亩、新植林地1.4万亩、林分优化1.3万亩,种植红锥、木荷、火力楠等各类苗木超过200万株,不断提高森林碳汇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在调优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等生态效益之外,国家储备林也在发挥出藏富于林的经济效益。
以梅州为例,当地正在创新探索“国储林+”发展机制,依托“国储林+”推动一二三产同步提升。在梅南林场的样板点,除了目标树经营区、带状改造区之外,还有林下经济经营区、提质培育区、竹林展示区、集约造林区、防火林带区。“珍贵树种的成长是比较漫长的,我们探索林下药材种植试点项目,主要种植岗梅、必一运动网址灵芝、鸡血藤、梅片等。”刘晓颖说。
“这边是大树底下生小树,林下种植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林下种植不仅能增加地表植被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土流失量;同时,利用林木、中药材的生长空间和生长规律,实现高低互补、必一运动网址协同生长,还能增强生态系统的抗逆性以及稳定性。”
在梅南林场神角工区,杉木林以及阔叶林下种植了一片片的鸡血藤,每株之间隔了三米左右。“这些鸡血藤是跟当地林科所一起在试验的,岗梅、梅片是跟企业签订了保价收购的合同。”刘晓颖介绍,这些林木、中药材一般是在大树抚育的同时进行抚育,前三年完成抚育以后就能够自由生长。
“林下经济如何打开销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企业收购,资金回笼会比较被动。单靠市场收购,会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我们现在主要是采用保价收购的方式,和一些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按照它们的需求来进行种植。”刘晓颖顺势取下梅片树的一片树叶,并将之碾碎,随之散发出较淡的风油精味,“它可以做药妆,梅州平远县的华清园就在收购梅片树枝叶,做面膜等化妆品”。
“我们林场周边有许多红色基地,像是梅南镇水美村的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九龙嶂武装斗争指挥中心,离城区也很近。”江晓鹏告诉记者,林场正谋划结合周边丰富的绿色、红色资源,通过山地公园建设、自然教育基地和梅州植物园等建设,探索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此拓展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项目。
在梅州市,除了建鑫,当地政府还与广西鹿鼎林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梅州金美林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分别计划投资20亿元、35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并在积极协助各项目公司探索不同的“国储林+”模式。截至目前,三家项目公司共收储流转林地约25万亩,其中国有林地约4.6万亩、集体林地约20万亩。
梅州之外,肇庆市大力发展“森林+文旅”“森林+体育”等新业态,在沿山、沿林等地探索点状供地、以租代征等方式破解项目用地瓶颈,成功打造贺江碧道画廊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河源市连平县通过“国家储备林建设+油茶产业”模式,实现油茶营造面积1.1万亩,为村集体和林农带来177.6万元收入,突破林业产业投入大、见效慢的瓶颈……
“国储林+N”的模式,正是广东破解“只有林地没有收入、只见树木不见收益”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