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分类
山火频繁发生为啥洛杉矶人还爱用木头盖房子?老外:我们不傻必一运动app发布日期:2025-02-17 浏览次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山火过后,一位洛杉矶伊顿镇郊区居民,站在废墟上,指着远方那几根残存的焦黑木头梁子,说道:“我们不是不懂,但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眼中满是复杂和愤怒。必一运动网址

  为何当地人明知火灾频发,还要用木头盖房子呢?难道真的是钱不值钱,木屋烧就烧了?

  木质房屋造价低廉,建造速度快捷,成为当地许多家庭的首选。更重要的是,在地震频发的加州,木质房屋能在关键时刻提供一定的生命保护。木质房屋较为抗震,地震时能吸收分散能量,有效缓解地基剧烈震动。

  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由于刚性强,缺乏弹性,极易因为震动产生的压力而发生裂缝甚至坍塌。

  洛杉矶的那位居民所说的“没有更好的选择”,其实隐藏着木质房屋在防灾与经济方面的双重优势。

  事实上,木材已经成为许多美国家庭的经济“救星”。在美国,木材价格亲民;尤其是加州本地的软木,成本比混凝土等材料还要低!必一运动网址

  加上木质房屋建造神速,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它自然成为了众多家庭的优选。而且木质房屋一旦遭遇火灾,重建的成本优势更是无人能敌,足足比混凝土房屋低约40%!

  就拿2018年天堂镇那场大火来说,大片房屋化为乌有,90%以上为木质结构。但灾后重建时,木材依然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因为它真的太实惠了!面对高昂的混凝土房屋成本和严格的建筑法规,许多家庭无奈又坚定地说:“木头,是我们唯一能买得起的建材。”

  美国人对木材的偏爱,也包含了文化的成分。木材带给人的温馨、自然感觉,让人很难割舍。特别是在郊区的独立住宅里,木质结构几乎成了美国人心目中家的代名词。这种对木材的深厚情感,其实可以追溯到美国殖民时期。

  那时候,木材是最容易获取的建筑材料,加上美国广袤的森林资源,木材的使用自然变得尤为普遍。

  一位加州森林消防队员表示,每次遇到像年初洛杉矶伊顿镇那样的火灾,他总会想起2018年的“天堂镇大火(Camp Fire)”。他参与过数十场火灾救援,但那次天堂镇大火的惨烈场景,却如烙印般留在记忆里。

  当时遇到了极端大风天气,火势借着强风快速蔓延,形成所谓的“火旋风”,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它向市中心扩散。 那场大火最终摧毁了整个天堂镇,造成85人死亡,超过1.8万栋建筑被烧毁,成为加州历史上最致命的火灾之一。

  森林管理不足,是加州火灾频率上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间,加州的森林清理预算屡次被削减。例如,在2015年,加州州政府减少了约30%的森林清理资金,导致大量易燃物在森林中堆积。必一运动网址这些枯枝、落叶和干草层成为“天然火药”,一旦遇到高温天气或明火,便会迅速燃烧,形成大规模的火灾隐患。

  如果这些易燃物能够定期清理,火灾蔓延的速度和强度会显著下降。然而,受限于预算和人力,加州的大部分森林区域未能进行有效清理。美国气候监测机构指出,自2000年以来,加州年均气温上升了1.5°C,而降水量减少了约20%。这些气候变化的结果是:森林变得更加干燥,易燃物的点燃温度显著降低。

  而强风天气在加州火灾中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圣安娜风是秋季加州特有气象,由内陆吹向沿海,干燥高温加速火势蔓延!在这次洛杉矶伊顿大火中,圣安娜风的风速达到约80公里/小时,火焰以不可控的速度吞噬城镇,火焰像洪水一样涌来,当地居民根本没有时间扑灭这些火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居民区紧邻森林边缘,形成了所谓的“野地城市交界带”。据最新统计,2020年加州有近1100万人居住在这种高风险区域,占据了全州总人口的30%;这些区域仿佛一颗颗定时炸弹,一旦森林起火,其受损程度将难以想象。

  此外,美国救灾基础设施的薄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均严重不足,如同纸糊的防线,难以抵挡火灾的猛烈攻势。在2018年的“天堂镇火灾”中,由于通讯系统的瘫痪和交通管制的混乱,许多无辜居民被困火海,造成了无法挽回的重大伤亡。

  2023年,加州因火灾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80亿美元,约占全州GDP的0.6%。火灾不仅吞噬了无数城镇,更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的、难以弥补的伤害。例如,2021年的“迪克西火灾”烧毁了近100万英亩的森林,多个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也因此化为乌有。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加州也在积极寻求新技术和新政策的支持。例如,利用人工智能预测火灾热点,通过卫星实时监测森林的干燥程度和风速,以便迅速部署消防队伍。尽管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应对火灾的效率,但在缺乏足够人力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实际效果仍然有限。

  单纯依靠技术是无法彻底解决火灾问题的。如果美国不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削减和政策失误的问题,那么加州乃至整个美国的火灾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在防灾策略上,中国与美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径。美国似乎更倾向于“亡羊补牢”,即火灾发生后,迅速调集消防员和尖端设备进行补救。然而,在火灾预防方面,美国的努力似乎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相比之下,中国则强调“未雨绸缪”,力求在问题出现之前,就采取有力措施,将灾害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我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等地,森林火灾频发,因此实施了人工林防火隔离带;通过移除易燃植被,开辟出宽阔的防火空间,为森林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超过5万公里的防火隔离带,把高风险区域的火灾发生率降低了约40%。

  在云南滇西北林区的一次火灾中,防火隔离带就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地将火势控制在300公顷以内,避免了更大的灾难性后果。

  在防火隔离带的建设中,还巧妙地结合了现代技术,如无人机及高科技消防机械设备,使得植被密度的对应监测更加精准高效,并大大提升了植被清理的速度和效率;同时,还种植了不易燃的植物,为防火隔离带增添了双重保障。

  而美国呢?他们仍然依赖“消防员+洒水机”的传统灭火模式中。火灾一来,人力物力如潮水般涌来,但由于火势迅猛,往往难以迅速控制。例如,“迪克西火灾”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灾,烧毁了近100万英亩的森林,尽管动用了3000多名消防员和数十架飞机,但仍未能在短时间内遏制火势。

  美国的研究机构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指出,如果提前进行系统的预防性清理,火灾的影响将大大降低。但遗憾的是,由于和政策忽视,这些措施在许多地区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虽然美国的社区防灾组织也存在,但力量单薄,且多为自愿性质,缺乏政府的统一指导。

  防灾这场硬仗,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打赢。洛杉矶的大火为加州和美国敲响了警钟;木质房屋只是表象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气候变化、森林管理不善以及救灾制度的滞后。因此,美国需要从预防和适应两个方面同时努力,以应对未来逐渐增多的火灾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马斯克宣布新一代大模型Grok 3将于2月18日发布,称其为“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

  •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