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原木出口禁令(LEB)对就业的影响,研究人员对 74 个发展中国家 1739 家木材加工企业展开研究。结果显示,LEB 政策显著增加企业总就业、生产就业、永久就业和非熟练劳动力。这为贸易政策、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
在全球经济与生态发展的浪潮中,木材加工产业作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发展状况备受关注。近年来,原木出口禁令(Log Export Ban,LEB)在不少森林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纷纷落地。这一政策旨在推动本国木材深加工产业发展、保护森林资源,但它对就业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以往研究多聚焦于 LEB 在生产、出口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对于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极为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填补这一空白,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发展中国家木材加工企业的深入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上,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关键的参考依据。
研究人员为解开 LEB 对就业影响的谜团,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必一运动他们整合了世界银行企业调查(WBES)的企业层面数据、森林产品出口限制(FPER)数据库、世界发展指标(WDI)和世界政府指标(WGI)的国家层面数据,构建了独特的企业 - 国家层面数据库。必一运动在分析方法上,运用熵平衡法(Entropy Balancing Approach)估计 LEB 政策对就业的因果效应,并通过工具变量法(IV approach)进行稳健性检验。
:通过对 1739 家木材加工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采用 LEB 政策的国家,其木材加工企业的总就业人数相比未采用政策的国家显著增加。在控制了一系列企业和国家层面变量后,基于熵平衡法的估计结果表明,LEB 政策的实施使企业总就业人数增加了约 25%。
:进一步研究发现,必一运动LEB 政策对生产就业和非生产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由于 LEB 政策增加了国内加工行业的原木供应,使得生产就业人数显著上升,约增加 28.1%;而非生产就业人数则未受到显著影响。
:在对永久和临时就业的研究中,发现 LEB 政策显著增加了永久就业人数,增幅约为 25.6%,但对临时就业人数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 LEB 政策作为一项中长期战略,促使企业增加永久员工以满足生产需求,部分临时员工也可能因此转为永久员工。
:研究还表明,LEB 政策仅增加了非熟练工人的数量,对熟练工人数量没有显著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木材加工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LEB 政策推动的加工产业扩张多集中在低复杂度生产阶段,对非熟练劳动力需求较大。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首次利用熵平衡法,为 LEB 政策与就业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凸显了 LEB 政策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潜力。然而,LEB 政策对不同类型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增加生产、永久和非熟练工作岗位,对非生产、临时和熟练劳动力的影响不明显。这与发展中国家木材加工产业劳动密集、技术和资本相对匮乏的现状相符。此外,研究还强调了配套政策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 LEB 政策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应出台相关劳动和产业政策,如加大工人培训力度、鼓励创新和技术发展、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以促进技术转移等。尽管研究存在数据和方法上的局限性,如企业仅被调查一次,无法进行面板数据和长期分析,且难以确定 LEB 对木材加工细分行业的具体影响,但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未来研究可聚焦于 LEB 政策对就业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对熟练工作岗位的影响;探究其与绿色工业化的关系;以及深入分析非法采伐在 LEB 政策背景下对就业的影响等。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贸易政策与就业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更合理的产业和就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