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木版 ”。1.片状之木。《墨子·备蛾傅》:“备蛾傅为县脾,以木板厚二寸,前后三尺,旁广五尺,高五尺,而折为下磨车。”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瓦棺容尸,木板堲周,足以收形骸,藏髮齿而已。”《三国演义》第九七回:“於是军中起百乘云梯,一乘上可立十数人,必一运动app周围用木板遮护。”鲁迅故事新编·理水》:“所有居民就同时忙碌起来……他自己是锯木版,来做进呈的盒子。”
(2).特指刻有文字或图画的木制印板。马烽三年早知道》:“‘三年早知道’是早年间腊月里卖的一种木板印的春牛图,因为上边附带印着三年的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参见“木版图”。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木材加工成的平板,也比喻僵硬、不灵活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木板”比喻人或事物僵硬、不灵活,缺乏活力和灵性。形容人的思维僵化,不善于变通和适应环境;形容事物的表现呆板,缺乏生动和活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维僵化、行动呆板,或者形容事物的表现缺乏活力和灵性。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善于变通和适应环境的人,或者形容某种活动或演出缺乏生动和灵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木板”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杂剧》中。杨慎用“木板”来形容人的思维僵化和行动呆板,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僵化现象的批评和讽刺。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木板”形象化为僵硬的木质平板,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呆板、缺乏活力。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僵硬的木板,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或事物僵硬、缺乏活力的成语,如“呆若木鸡”、“呆板无趣”等。